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网络整理 2019-05-28 最新信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大时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民心重要性”的说法。孟子写在《尽心章句下》一书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及《孟子·离娄上》里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离娄上》原句是“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三国末年司马懿临终前也曾告诫司马昭和司马师两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总计而言就是:得天下需要怎么做?得民心便可。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上百年,这也是民心作用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正反面两个例子。正面: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二世胡亥即位,六国遗贵纷纷揭竿起义,企图恢复原先的分封诸侯的统治,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彻底打破。六国遗贵中项羽是其中佼佼者,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举将秦军摧毁,义军士气大涨,项羽威名赫赫,此战奠定他主导再次分封的基础。

为何能主导再次分封的原因很简单,相信大家也都清楚。项羽头上说是有个直接领导楚怀王熊心,但项羽的拳头能明显硬过楚怀王,尤其是在巨鹿之战后,项羽独自册封诸侯,分封地盘,天下莫敢不从,熊心也捞到了个义帝身份。而破秦入关的大功臣刘邦被安置在穷苦、交通不便的蜀地。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项羽分化六国贵族,挑起战争削弱他们的实力,对民众更是苛刻,投降的秦卒被他杀的精光,关中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几乎是人心尽丧,后来的楚汉争霸,一次次战争中,项羽众叛亲离,终被刘邦打败。刘邦凭的是什么?就是民心,民心所向,得道多助,天下归一。刘邦正是得民心得天下。

反面:得民心者不得天下。东汉末年,神州权柄旁若,刘氏天子颠沛流离,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有弊,利在汉献帝刘协不用再四处逃窜,保存下最后的颜面。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刘皇叔,黄巾起义时就参与了朝廷平叛和朝廷纷争。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公元220年12月10日,刘协告祭祖宗和天下,禅位曹操之子曹丕。四百余年的汉室天下轰然倒塌,苍生离乱,田园荒芜,千里之外巴蜀益州地区的刘备听闻,掩面哭泣,被众人扶上皇位,依旧称“汉”。曹魏和孙吴的正统性和民心多寡皆不如偏居一隅、有着最差地域、最少资源和最少人口的蜀汉。

刘备仁义四海闻名公认,但终刘备一生,统一天下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他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主持朝政,接连北伐,有成果却未达到真正光复中原的地步。司马氏篡魏、终结三国是最不得民心的,然而它就是成为了汉之后的晋王朝开创者。这又作何解释?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时势而变,有得民心得天下的,也有不得民心不得天下的。这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没道理吗?当然不是,还是有很大的道理的。民心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具体简单化地说,就是民间支持者,就是黎民百姓。得国失国有民心的作用,治国更是重视民心。

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有民心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蒙元时期的南宋和满清时期的明朝,大量百信因迫于生计成为佃户、奴婢仆役和流民匪寇等等。这不是会导致国家失去民心吗?民心是得天下的一部分原因,然而还有一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蒙元和满清成功入主中原呢?


蒙元和满清在开国初期,军队实力强横,吏治清明,君贤臣民,占有巨大优势,反观当时汉人王朝,一副腐朽不堪、大厦将倾的样子。这时就算南宋子民和明朝子民不想亡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民心”尽是虚妄,是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不可或缺实在谈不上。要不然清朝初年的“剃发令”怎么能在汉人群体中完美实行下去。

后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有点道理,但不能视作绝对能成功的原因。

本文作者:今人说古(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7055842530104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项羽   刘备   刘邦   楚义帝   汉献帝   明朝   曹操   南宋   孟子   三国   楚怀王   司马师   楚汉战争   春秋时期   刘禅   网易有道   清朝   司马懿   春秋战国   曹丕   司马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