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研发投入究竟能给 企业带来多少回报?|研发|惠州|西威大e点美胸组合_科技

网络整理 2017-06-08 最新信息

总裁

账本

对企业来说,创新能够带来生产力和企业效益的提升已成为共识。但要投入多少进行创新研发?企业的投入能带来多少回报?研发投入能否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崭新的铜板,经过几套设备和工序,出来后就成了印制好的线路板……

在惠州市惠阳区新桥村行诚科技园内,一台台崭新的设备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而偌大的车间里,机器手臂比工人手臂还多。从材料到成品,基本上是机器人在工作,工人只是进行电脑程序操作,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前产值10个亿需要1500人来生产,换了智能设备后,10个亿的产值只需要350人,以前一个工序需要20个小时,换新设备后只要1个半小时。”6月6日上午,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主题的2017年惠州“企业服务月”首场企业家对话活动在惠州宾馆举行,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在发言中谈到了自己的一笔研发账本。

今年8月底,该公司还将投产一间智慧工厂,届时,人均产值预计可实现200万元,超过目前行业内最高的人均50万元产值,且利润可提升18%。

当然,产值和利润的提升背后,是近年来公司在创新驱动技术革新方面下足血本,投入超亿元实行技术研发改造,引进全球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路线。

事实上,在工业4.0时代,像胜宏科技一样,越来越多广东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创新和工业技术改造,开启了“智能生产”时代。

企业究竟应该拿出多少钱来投入研发,以期换得更好的效益?包括惠州在内的众多广东企业,目前究竟投入了多少研发“血本”,带来了哪些回报?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企业之问

研发投入几何?中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压力大

相对于“不差钱”的上市企业,那些中小微企业虽然对研发投入有热情,它们但更吝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水平。

去年,某家第三方机构对国内10余个省份的近百家创新型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中小企业成为原始创新的最大主体,占比近六成的中型企业开展了原始创新;小微企业也有近五成已从事原始创新。

在创新投入上,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比大型企业更舍得花钱。按照国际经验,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5%以上才会具有一定竞争力。调研数据显示,48.89%的中型企业达到这一水平,在所有类型企业中占比最高;小微企业次之,46.3%的小微企业达到这一水平。

舍得投入,换来的是指数级的回报和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分析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占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中,有近六成的企业其非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品牌价值、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在50%以上。

惠州捷丰润滑油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润滑油企业,到频频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PK,并顺利成为佳能、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生产指定用油,在公司董事长黄明主看来,成功归结于舍得花钱。

近年来,以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以主导的世界,手机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工艺的改变,从过去的冲压为主的工艺现在一下子变成了CNC加工中心为主,水性切削液的需求非常大。

黄明主敏锐地意识到水性切削液的市场,果断从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聘请了10位技术顾问,组建起了30多人的研发团队。“去年,我们投入了380多万元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这个数字超过了销售额的6%。”黄明主说,凭借定制式的润滑解决方案和研发出的全合成切削液系列产品,公司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外多个手机品牌的润滑油供应商,细分产品达1000多款。

然而,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研发投入巨大,经历爆发式生长的创新主体普遍呈现“贫血”状态。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研发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资金、企业自筹、银行信贷三个渠道。其中,超九成受访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投入压力过大。

一方面,新开拓的市场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却是资金捉襟见肘。

惠州一家创新型电子信息企业的总经理杨海浪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人才投入较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而在研发时间内,企业可能经历各种风风雨雨,在市场行情不好的背景下,是否继续投入研发是最纠结的问题。”

样本

重金砸研发,“无人工厂”人均产值翻十倍

特斯拉引领的电动汽车革命,正将与其密切关联的锂电池产业推向巅峰。

在惠州,从2001年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到2009年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纬锂能”)如今已成为技术国际领先的高能锂电池全球主要制造和供应商。

“让国人用上世界一流的锂电池,我们争取在两年内实现……”2016年3月,在亿纬锂能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启动现场,站在启动台上的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说出了一句成竹在胸的话。

事实上,早在2014年7月,亿纬锂能便开始筹划动力电池项目,要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爆发式增长做准备。而项目正式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亿纬锂能即建成了1GWh的18650动力电池工厂,创造了一个行业第一。18650电池正是特斯拉所使用的电池。

2009年,亿纬锂能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锂/亚硫酰氯电池产销数量全球第一。而产销量高速增长背后,是亿纬锂能“重金砸研发”提升技术创新力。

从2008年至今,亿纬锂能完成了从手工到自动化再到工业4.0的3次重大工业技改过程。2016年投产的“无人工厂”里的诸多自动化设备,也均出自亿纬锂能之手。

根据2016年亿纬锂能的财报,公司当年研发投入达1.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的4.97%,比2015年的7052万元进一步提升。同步增长的,还有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2016年,亿纬锂能研发人员数量达664人,比2015年增加104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10.68%。

那么,亿元级别的研发投入,为刘金成和亿纬锂能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产出?

以“无人工厂”为例,人均产值就从过去的80万—90万元增长到了如今的1000万元,翻了十倍之多。而201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也达到了23.4亿元,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增幅超60%。

同属汽车领域的惠州德赛西威公司,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近年来业绩猛增,2016年销售额超50亿元,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稳居本土市场份额第一。“研发投入是核心!2010年以来,德赛西威研发人员从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增长了200%;平均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每年在研项目数量超过300个。”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表示,德赛西威共申请专利超过600项,计划2020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账单

舍得“下血本”,研发高投入普遍带来高回报

研究与开发(简称“R&D”)的经费支出,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注重创新的传统企业,还是发展迅速的新型企业,都把R&D投入视为自己的安身立业之本。

那么,研发投入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回报?亿纬锂能、胜宏科技、德赛西威的“总裁账本”是否具有普遍性?

上市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不仅带动主营业务增长,更为企业发展找到新的利润增长极。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200家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占总营收的10%以上,而这200家上市公司在上半年平均营收同比增长36.65%。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6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28.5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而该集团营业利润实现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8.93%。

而从国内A股上市的8家惠州企业来看,2016年惠州8家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加起来达48.62亿元,且研发投入的金额与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正比。

换句话说,研发投入得多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往往更高;研发投入相对少的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往往较低。

作为惠州目前唯一的“千亿俱乐部”企业,TCL集团是8家上市惠企中唯一年研发投入上10亿级别的企业,去年研发投入达42.66亿元,比2015年增加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1%,也正是研发方面的投入巨大,让TCL集团连续3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

硕贝德也是个典型例子,舍得进行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猛增,让企业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营业收入达17.25亿元,同比增长124%。

2016年,硕贝德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高达30.53%,也就是说,该公司每10名员工中就有3名是研发人员。

视线转移到珠三角西岸的佛山。美的集团是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企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约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及10个战略业务单位。2016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1598亿元,净利润159亿元。

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巨无霸”企业,是如何通过创新铸就领军地位的?南方日报《2016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收录了其经验做法:在研发团队上,美的围绕企业十大核心科技技术,大量引入战略牵引型人才,不断壮大海外科研队伍,从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等国家引入人才担任材料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负责人。在研发场所上,美的投资30亿元在佛山打造全球创新中心,还在8国建成了17个海外研发中心,承载核心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本地化和融合当地技术资源三大功能。

在研发产品时,该集团更重视智能、健康和用户需求。如智能产品方面,美的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3年累计投入150亿元。此外,美的更加重视专利指标,海外专利申请所占比例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美的集团累计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5.4万件,授权维持量2.7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112%的速度增长。

■声音

1.“凡是搞得好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创新,如何去竞争?不下本钱,怎么能搞出真东西?”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源认为,企业要在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等方面加大力度,珠三角企业不能再走为国外品牌“代工”的老路,要有更多自己的东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赶。

2.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认为,惠州存在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短板,企业想就地引入人才也显得“捉襟见肘”,同时,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时候,应着力打造一批知名自主品牌。

3.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压力,可以通过政策性方式予以帮扶,如国内一些地区对研发投入在100万元以下且占当年销售收入4%以上的小微企业按比例给予10万元以内补助,对小微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技术交易额的20%给予补助,还有些地方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惠州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探索。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Tags:研发   惠州   西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