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网络整理 2019-06-16 最新信息

甲午战败后,张謇有一著名的弹劾李鸿章疏:“……盟血未干,日乘韩乱,故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以六营东援,乱定后,再三以朝鲜政敝民穷,兵单地要,函请李鸿章及早为之修政练兵,兴利备患。李鸿章怪其多事,痛斥其非。既而吴长庆疏请入朝自陈,卒亦不果……若非吴长庆尚有三营驻守其间,则今日之事,早见于十年以前……日所欲之,鸿章与之;日之所忌,鸿章去之。如纵骄子,不至于败而不已;如饲饿狼,至于饱而犹不已。 ……”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李鸿章

张在奏疏中说的是1882年,吴长庆率军入朝鲜平定“壬午事变”后,重用袁世凯(袁也因在朝鲜的出色表现而崭露头角),粉碎日本屡次图谋朝鲜的企图。但吴长庆对日本图谋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的意图是警醒的,曾请求李鸿章早做准备,整军练兵,但李鸿章不但不听 ,还大加痛斥。

从事后来看,吴长庆的建议是非常正确并且及时的。

因为甲午战清军之败,不是败在武器装备,而是败在缺乏训练、士气低落、指挥体制落后。

在1891年英国的《伦敦武备报》评估清朝海军装备实力列世界第8位,日本16位。在后来的几年,虽说日本加快了海军建设,日本天皇带头省下钱来购买先进战舰(我们家的在修颐和园),但直到战前,中方海军舰艇总吨位还是略占优势的(83900吨对72000吨)。

日本的个别主力战舰在机动性和舰炮射速方面优于中方,中方则在装甲防护能力、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

日本个别主力战舰的性能优势远未达到“代差”的程度。

而陆军武器装备方面,中方是完全优于日本的。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甲午海战图景

就拿战争前期的主力部队淮军来说吧,这是李鸿章的起家部队,也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其武器装备基本能随西方新式武器的不断发展而同步更新。

甲午战争前夕,淮军部分部队已装备了当时很先进的后膛连发枪,如奥地利的曼利夏、德国的新毛瑟步枪等。

在1884年,淮军的阿姆斯特朗式、格鲁森式以及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钢炮就已达370多门。

自鸦片战争认识到“器不如人”以来,清政府在购买武器装备方面是舍得下本钱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奏报,先后委托驻外公使和从外国洋行购买各式快枪共9250枝、火炮30尊、子弹700万颗、炮弹14400颗。两江总督刘坤一至1894年9月,已购各种快枪15000枝,子弹280万颗,并拟再购快枪10000枝,每枪配子弹500颗。李鸿章买的就更多了,1894年10月奏报已购各项快炮56尊,各项快枪28320枝 ,大小各项枪炮子弹1520余万颗。12月李鸿章又奏报委托驻德、美、英各国公使代购毛瑟、哈乞开斯、马梯尼等快枪23300枝,子弹622万颗,以及小快炮若干门。其它各省奏报也为数不小,不一一例举。(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一))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阿姆斯特朗式后膛炮

再看日军方面,陆军主要装备的是国产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少数部队装备村田式连发枪),性能远不能与中国进口的西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相比,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场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唯一。

尽管清陆军武器装备占优,但因清军缺乏训练、指挥能力低下、临时招募大量新兵参战、新式武器保管使用不当等原因,在战场上连连败北。

清军每次打了败仗,均“尽弃军实走,器械尽失。”(刘体仁 《异辞录》) 清兵战败只顾逃命,丢弃武器装备,且不知加以破坏,反过来却为日军所用,大大加强了敌方的装备实力。

据日本方面统计,日军仅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万余发,子弹7745.8万发。日军在整个战争中才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在威海、营口、牛庄缴获的200门大炮及枪枝若干还没有统计在内)。

李鸿章曾就淮军遗弃大炮发出哀叹:“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李鸿章全集》(三))

从平壤战役中的弹药消耗及战果也以看出,清军战斗力之低下,指挥训练之差。

平壤战役参战部队每门炮自带炮弹50发,每枝枪带子弹150发,以后又从国内运去炮弹2400发,格林炮子50000颗,子弹50万发,火力不能说不强,但炮兵“炮准甚疏”,根本打不准,步兵命中率就更差了,每人消耗子弹300多发,但该战役一共才毙敌180人,只求把枪放响了就行,子弹打到哪里不管。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毛瑟步枪

袁世凯1894年12月与盛宣怀通电中对此也有提及:“且子弹每配二百,不足十分钟用;至兵枪,只知托平乱打……有用弹数十条,伤寇十余人,何能御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 上册)

200发子弹打不了10分钟,这不是步枪,是机关枪的射速吧。

而日军在整个战役中,每名士兵消耗子弹平均只有8发。((日)藤村道生 :《日清战争》)

就这样,日军越打装备越好,清军越打大炮越少,不败才怪。

对吴长庆“修政练兵,兴利备患”的正确建议不予采纳,与李鸿章对日“避战保和”的错误战略有关。

当时清廷有“帝党”和“后党”之争,对日帝党主战,后党主和,李鸿章属后党,无论整军备战还是对日战略都消极应对,是内争介入了国策。

丁中江在其《北洋军阀史话》中为李鸿章开脱说,“了解当时清军无法和日军一战的,只有李鸿章”,并且又拿出“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来说事,其实当时海军装备与日军比起来差距并不明显,陆军武器装备优于日军。

并非“国”不强,而是“人”不行。

做为手握外交和军事大权的李鸿章,主和并无大错,但为何不积极整军备战呢?

甲午战败李鸿章难辞其咎,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真中堂”

淞沪会战

1937年的淞沪战争,经多年军阀混战,国弊民穷,我方与日方武器装备可以说已出现了“代差”,尚不惜一战,李鸿章的“清军无法和日军一战”,又是从何说起呢?

有时国和家一样,一个家庭,人强,即使穷困也是暂时的;但如人弱,纵富贵也不能长久。

就像满清末期,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花费巨大,但从人的方面来说,上至庙堂,下及蔗黎,都颟颟顸顸,迷迷瞪瞪,一样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

本文作者:脚趾猫(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7710951093703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李鸿章   吴长庆   武器   朝鲜   陆军   盛宣怀   日本   海军   军舰   袁世凯   机关枪   张謇   张之洞   刘坤一   威海   清朝   广东   颐和园   德国   平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