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读史小记:秦·“四贵”封地

网络整理 2019-04-27 最新信息

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大封公室,公子芾受封于宛,公子悝受封于邓。这次分封源于伐楚的胜利果实。昭襄王十五年,“攻楚,取宛”,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秦崇尚集中统一,少有封君,此次分封用意何在?

读史小记:秦·“四贵”封地

秦楚地理示意图,来自网络。

重臣镇边,以安新土。昭襄王时代,公子芾为泾阳君、公子悝为高陵君,和华阳君芈戎、穰侯魏冉并称“四贵”。公子芾、公子悝为秦王之弟,魏冉、芈戎为秦王之舅,他们和秦王之母宣太后同有楚国血脉,都是一时重臣。楚国有豪族镇边的传统,屈、景、昭等世家大族分区防守,长期镇守楚国北疆。作为秦国外戚,宣太后、魏冉等楚系朝臣可能把楚国传统带入了秦国。魏冉的封地在穰,是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攻取韩国而得,芈戎的封地在华阳,后改在新城,来自于攻韩所得。宛、邓是秦楚相争的前线,穰、华阳是秦韩相争的前线,以此分封重臣,意在最大程度发挥精英集团的积极性,巩固前线、稳定新土。

读史小记:秦·“四贵”封地

图片来自网络

楚人治楚,感化新民。宛、邓、穰地处韩楚之间,楚风浓郁,魏冉、公子芾、公子悝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归化秦国的楚人,以他们的名义治理韩楚之间的这片新土,会更具感召力。为了让新土以最快速度融入帝国,秦想尽千方百计。昭襄王二十一年,秦占领了魏国旧都安邑,“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这是对于旧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区采取激进的“移民”方式。昭襄王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昭襄王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通过“掺沙子”的缓和方式,将秦民和原住民混编,试图以最快速度实现新土的归化。

内重外轻,缓图尊王。昭襄王绝非傀儡,而是深谋远虑的沉勇雄主。继位之初,公室内斗,昭襄王凭借宣太后、魏冉等至亲骨肉为主的楚系势力和樗里疾为首的元老势力,平定内乱,巩固王位。楚系势力对于昭襄王来说是“双刃剑”,可借之继位,但难凭之尊王。公子芾封地原在泾阳,公子悝封地原在高陵,皆在咸阳之侧,为关中要地,长此以往,秦王难安。借远封宛、邓之机,广其封地,厚其利禄,同时拔其在关中立足之地,成内重外轻之势,防范于未然,可谓一石二鸟,“皆大欢喜”。日后,秦王驱逐“四贵”,便是令其立归封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秦兴于乱世,雄主迭出,庙堂之算无遗,内外之策相合,久久为功,终胜六国。

读史小记:秦·“四贵”封地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云水映青山(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20304740653518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秦昭襄王   宣太后   韩国   泾阳   南阳   新民   咸阳   竹山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