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港媒对话深医学博士 凯南圳崛起见证者:“坚持下来会有回报”|张东红|见证者|吴涛

网络整理 2018-12-03 最新信息

参考消息网12月3日报道 港媒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作为这项努力的一部分,广东省深圳市在1980年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种种不便还普遍存在的时候,这座城市的前景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寻找更好的生活,押注城市潜力的年轻工人纷纷迁入。随后在开放政策下,深圳住房、交通和其他基本需求的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8日报道,吴涛(音)和弟弟吴明(音)见证了过去40年间改革开放政策下深圳的崛起。两人分别于1979年和1983年来到这座城市,那时深圳看上去还不发达,周围是无尽的山丘。

报道称,吴涛入伍后成为罗湖区的一名边检战士,那时能参军是一种荣誉,他被派到罗湖大桥附近的哨所,每天检查往返香港的3列火车。吴明被他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上级选派到新建立的深圳分行工作,为新经济特区的发展作贡献。从部队退伍后,吴涛回到家乡阳春,开始在一家银行工作。1985年他去深圳时发现,这座城市正在迅速开发商业建筑和住宅小区。1987年,他又回到那里工作。

吴涛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最初,他和妻子住在一间7平方米的宿舍里。现在,他们在一个高档住宅区有了房子,从阳台可以俯瞰公园。

张东红(音)和女儿钟一安(音)也觉得,她们从深圳的发展中受益。现年55岁的张东红1985年从邻近的惠州来到这里,当时,她的父母认为,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能提供比家乡更多的机遇。张东红先是在深圳航运集团当办公室职员,1993年开始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她的女儿今年28岁,她在深圳度过了童年,在香港上了大学,如今在那里为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报道称,刚来深圳时,张东红面临着种种不便。当时,这座城市仍在建设中,道路已经铺好,但缺乏许多必需品,她的许多同龄人都选择了回老家。但张东红坚持了下来,她认为在深圳自己的未来会比在惠州更光明。她对女儿也抱有厚望,希望她将来能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

张东红说:“在深圳,我们离香港很近,我们很清楚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回首往事,张东红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她承认自己曾在交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遇到困难,但她知道这些困难不会一直存在,长远来看,留下来会有回报。

张东红说:“我们来这里是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我们知道这比我们的小城要好,也知道那些小小的不便都是暂时的。”

Tags:张东红   见证者   吴涛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