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惠州五大领域踏妻居一品nppsy出积极步伐

网络整理 2017-08-18 同城信息

厦深铁路深惠汕段开通捷运,每天14趟捷运化列车往返惠州南站与深圳中心区,覆盖上下班交通,极大方便了沿线市民出行。

伯恩光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群中,惠州港借力石化及电子产业发展,“产业港”的特征足够突出。

在惠州不乏港资企业,南旋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将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致力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惠州作为其中一员,将参与建设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今年7月初,粤港澳三地签署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次吹响了粤港澳城市群深化合作的号角。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颗璀璨明珠——— 惠州,早已瞄准这一国家战略,频频点题:从2016年5月出台的《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6年11月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再到2017年1月的市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被重点关注。

多年来,惠州与香港两地交流频繁,两地在经贸、科技、人才、医疗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1

交通全面融入广深港“30分钟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必要前提是交通的一体化。

近年来,惠州从 “高铁时代”到“航空时代”再到“城轨时代”,让惠州一步步迈向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

当前,惠州正在加快以海港、空港和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宽带通信网“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未来整个广东“五大干线机场”之一、将承担深圳第二机场功能的惠州平潭机场,也正在加快升级。与此同时,加快500公里轨道交通和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完善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广深港“30分钟生活圈”。随着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深(圳)中(山)通道也会把珠江口东西两岸历史性地连接在一起。作为珠江口东岸崛起的区域枢纽城市,惠州将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不远的将来,惠州将与大湾区其他区域形成海陆空全覆盖的交通对接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了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其中,深圳是广东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深莞惠经济圈的主导力量。作为惠州驱动创新发展 “蓝色引擎”的环大亚湾新区,与深圳毗邻而居,已成为惠州全面对接深圳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程杰,家在惠阳淡水,每个周末往返两地,以往靠班车通行,现在高铁公交化,使得他的出行更方便。

今年1月5日,厦深铁路深惠汕段开通捷运,每天14趟捷运化列车往返惠州南站与深圳中心区,覆盖上下班交通,常规列车加上捷运化列车,惠州南站往深圳方向列车大约每20分钟一趟,30分钟可到深圳北站。这惠及像程杰这样的大量市民。

此外,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段、深惠城际(东线)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加紧进行。临深片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在前期拉通与深圳对接的4条市政连接路的基础上,龙海一路进入收尾阶段,大亚湾对接坪山的龙盛二路西段、金辉路,惠阳对接坪山的秋溪大道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新区道路与深圳南坪快速和外环高速对接工作积极推进。目前,与深圳的跨界公交班线达到15条,服务范围覆盖惠阳、大亚湾、深圳坪山、大鹏和龙岗,并延伸至罗湖。

交通的利好,带来了产业对接方面的利好消息频出。环大亚湾新区和三县(区)联合设立驻深圳投资促进中心,去年先后在深圳举办3场投资说明会,共签约项目29宗,计划总投资1592亿元。

随着相关道路规划的实施,环大亚湾新区与深圳的对接通道将更加顺畅,创新要素流通更加便捷,更多的优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向新区加快聚集,这样即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薪加温。

2

经贸去年平均每3天1宗港资项目落户

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区,惠州外资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港资企业。惠州骨干企业中,处处可见港资企业。在惠州投资的知名香港企业,有和记黄埔、旭日、金山、新世界、中建电讯、南旋及伯恩光学等。港资企业在惠州的投资遍及第一、二、三产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箱包、家具、灯饰、工艺品及五金塑胶制品等行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惠港两地合作更为紧密。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16年,全市新签港资直接投资项目112宗,合同利用港资直接投资额10.95亿美元、实际利用港资直接投资额6.8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新签外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的72.7%、51.3%、59.7%。换言之,去年平均每3天就有1宗港资项目签约落户惠州。

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批准设立港资企业7789家,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6.7%。与此同时,香港也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19宗,其中13宗项目在香港。

惠州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制造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车载电子等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在这其中,不乏港资企业的身影。伯恩光学便是一个典型。落户惠阳短短几年,伯恩光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全球市场占额超过60%,是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手机背后的“隐形冠军”。迄今,伯恩光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光学玻璃、蓝宝石玻璃、触控屏、指纹模组组装等在内的70多项专利成果,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手机玻璃配件供应商之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海内外知名企业都在它的客户名单上。

在扎根惠州的同时,香港仍然在港资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眼下,伯恩光学正在筹备年底前于港交所上市,除此之外,在数百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全球市场销售中,香港还是伯恩光学的采购与订单中心,内地则是生产和研发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伯恩光学的珠三角工厂,活跃着100多名香港籍员工,他们主要承担工程技术研发任务,涵盖了生产自动化到真空镀膜等多个领域。

3

创新惠州是颇具特色的智造高地

创新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颇具特色的智造高地。惠州手机产量2016年为1.88亿部,全国四成车载导航产自惠州,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上了TCL集团制造的液晶电视和手机等产品……惠州智造已打出品牌、闯出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潮涌动的今天,作为“蓝色引擎”的环大亚湾新区、“绿色引擎”的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大平台不断发挥引领作用,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园区强势崛起,“2+2+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惠州将成为广东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成为智造新高地。

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年,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兴从香港奔赴惠州大亚湾,20年间,他见证企业产品线两次天翻地覆式的巨大转变。

“2002年,我们第一次转型,由音响和DVD机配件转产数码相机和打印机。2007年,我们又一次转产手机整机。制造业万变,但不离其宗,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他说。

每次转型,光弘科技都是和内地经济发展变化同呼吸、共进退。唐建兴说,光弘科技的发展,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密不可分,正因为抓住了这一波机遇,企业才得以长足发展。

唐建兴介绍,近年来,光弘科技在加大公司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的同时,也加大生产线信息化的融合能力。从以前简单的“拼人头”——— 靠劳务成本和娴熟的产业工人,转为如今 “拼智能化”———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以及现代的管理理念。这是光弘科技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思路,通过不断抓住机遇尽快提升自身 “含金量”,赢得市场。

如今,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手机整机生产厂商之一,该公司于去年底完成了二期扩建项目的一期工程。眼下,唐建兴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二期工程,预计2018年投产后,这家企业的年产能将达到6500万台,届时将跻身国内手机生产厂商的“第一梯队”。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们既要看到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越来越本地化,也要看到香港对于我们这些企业的窗口作用并没有改变,特别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轻人选择到内地港资制造企业发展,以更大的视野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拥抱祖国。”唐建兴说。

4

人才“凤凰”在湾区随处可栖息

多年来,惠港两地青年交流合作频繁,谱写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奏曲。

今年6月17日至7月15日,“粤港暑期实习计划·惠州”在惠州举办,此次参与暑期实习计划的香港青年学生分别定岗实习于团市委、市港澳办等9家惠州行政企事业单位。

“粤港暑期实习计划”是由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资助,惠州新动力、港菁会等21个社区团体共同举办的一项旨在拓宽香港青年视野、丰富香港青年阅历的活动。

7月13日,在该实习计划即将结束之际,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看望在我市参加今年暑期实习计划的17名香港青年学生。看望座谈中,廖京山听取香港青年学生的实习体会、心得和收获后,希望香港青年学生学成毕业后,选择到惠州发展,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作贡献。

出席该活动的副市长余金富也表示,欢迎香港青年学生来惠实习交流,希望通过实习交流增加香港青年学生对惠州、对内地的认识;惠州将为香港青年来内地学习、工作、创业创造机会,携手共促发展。

多年前,香港景富集团总裁、惠州市景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凤燕也曾经参与类似活动。

张凤燕是一名地道的香港人,幼时在香港接受教育,随后到英国、日本、美国留学、进修,回香港后创立星宇娱乐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一职。2007年5月,惠州市海外联谊会、市青年联合会组织开展以“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两岸四地青年联谊活动,来自香港惠州社团总会青年部、市台商协会青年联谊会以及海峡两地青年企业家商务交流团的青年代表来到惠州,张凤燕就是其中一员。当时的媒体采访她时,她说,“下次我还来惠州!”

她说到做到。张凤燕后来再次来到惠州,还将事业重心逐渐移到惠州。她还与惠州本土一名企业家结为夫妻。她已决心留在惠州发展,同时协助丈夫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张凤燕认为,惠州与香港两座城市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有很多交流,像惠港青年、企业家的交流每年都有很多,自己也是因这种交流才因缘际会嫁给惠州人。现在大陆与香港、澳门签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议,能更快地推动交流,在各城市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可促使各自的发展有效化,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能加快三地整合,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港澳人或专才到广东各市流动。

5

医疗香港专家常到惠州义诊培训

“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做?”日前,博罗县观背村一位村民向志愿者请教了急救知识,而志愿者的急救知识,则是经过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和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专业培训的。

原来,一个多月前,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在博罗县观背村建立了我市首家 “社区急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当日,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和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专家,对3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基地主要由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长期在此向市民传播急救知识,市民可随到随学。学员较多时,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将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自2016年1月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与我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联合成立“社区急救医学培训中心”以来,先后为我市培训了22名社区急救培训导师,一年多来,各社区急救培训导师深入社区、工厂及企事业单位普及急救知识,培训市民上万人,成效显著。

“医生,难得你们来大陆,我的眼睛近两年看东西有点模糊,能帮我检查下吗?”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惠港国际名医免费义诊活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助理教授庞朝辉、香港医养结合战略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专家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眼科、肾病风湿科、肿瘤内科等众多专家共同开展了义诊活动。活动中,两地专家耐心、热情地为患者咨询、检查、诊治,三小时共接待就诊咨询三百余人,受到市民和媒体的好评。

事实上,惠港两地的医疗合作活动还有很多,例如,今年上半年,惠州市港澳办与市卫计局主办2017年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讲座,惠港两地医学专家出席,并进行了讲座及医学交流。

此类活动,加强了惠港两地的医疗合作,同时也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香港的先进医疗服务。2009年至今,我市已有惠港国际医疗中心、惠港医养中心大厦、香港与惠州合办的“惠州市社区急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等主要项目落地实施。

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发展,5月,市卫计局与市港澳办组团赴港参加2017年香港医院管理局研讨会。在港期间,省卫计委、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香港医院管理局、澳门卫生局、惠州市卫计局、市港澳办就筹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论坛进行沟通,拟定今年11月下旬在惠州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论坛。

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大湾区战略规划推进,我市将会继续深入推进惠港医疗合作,规划建设惠州国际医疗中心,为惠州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增添新动力,推进惠州医疗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打造粤东地区医疗卫生高地,助力惠港两地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相关链接

惠州首提5个“香港+”

7月31日全国政协副大大梁振英考察惠州时,惠州首次大胆提出设想,在惠州探索“飞地模式”,规划建设港惠深化合作试验区(示范区),实现港惠资源整合、利益共享。首次提出5个“香港+”的设想。

推动

“香港前沿+惠州腹地”,加强惠港交通对接,全面融入大湾区东岸“半小时生活圈”“香港创新+惠州智造”,共筑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香港资本+惠州市场”,共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香港经验+惠州探索”,进一步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香港服务+惠州生态”,共筑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优质生活圈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周智聪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姚木森 摄

Tags: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惠州五大领域踏出积极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