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永不落幕”的费尔南达 莉玛科交会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启动建设

网络整理 2017-08-01 同城信息

永不落幕的科交会“扎根成长”

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华南中心成常设会址,线上线下促进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首届中国科交会情定惠州,校企科技项目对接积极。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人员在演示可隔空写字的新技术。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首届中国科交会项目预对接活动在华南中心举行。 资料图片

华南中心

华南中心,即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市政府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十三五”产学研合作协议》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承担着教育部“蓝火计划”在惠州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

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深莞惠交界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一个定位为“广东硅谷”的生态智慧区正在崛起。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创新高地——— 潼湖生态智慧区。

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惠州圆满举办;同时,“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启动建设。

首届中国科交会缘何情定惠州?“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又该如何打造?记者日前走进潼湖生态智慧区寻找答案。

招才引智

22所高校确定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

7月,骄阳似火,走进初具规模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与天气一样火热的是这里的创新创业热情。一批“国字头”“省字号”研发机构相继入驻,华南中心便是其中一员。

创新园1号楼三楼,华南中心办公区,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工作着。华南中心前台的墙上,6块招牌引人注目,招牌上分别写着 “科交会组委会”“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中国技术供需在线”“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处理中心”“高校联合创新研究院”“大学联合科技园”。

首届中国科交会从筹备到举办,许多具体日常工作都是由华南中心承担的,而这里也将成为科交会常态性展示对接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中国科交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市政府签署共建投资350亿元的 “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大学创新园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就是华南中心总部大楼,承载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处理中心、全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珠三角企业家创新俱乐部等功能,通过完善平台和机制,搭建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实现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线下线上交易无缝对接。

另外,大学创新园还设立高校联合创新研究院,引进一批高水准的大学科研院所,引导一批惠州及珠三角地区创新性企业落户大学创新园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包括北大、清华等22所“985”“211”工程高校同意入驻大学创新园。

“永不落幕”的科交会正在潼湖生态智慧区这片充满创新激情的湖山之间生根发芽。

展示对接

华南中心点燃“一会一园一网一平台”引擎

“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呢?

其实,华南中心从设立之初服务定位就非常清晰,“一会一园一网一平台”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一会即承办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及科交会常态性展示对接中心,一园即运营‘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一网即建设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处理中心,一平台即组建‘企业家协同创新俱乐部’及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华南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月华说。

记者在华南中心看到,该中心一期共3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被分为两大功能区。据介绍,外部区域主要用于高校科技成果的对接、展示、交流和洽谈,包括展览展示厅、报告厅和两个路演大厅,并设置了国内、国外两个视频会议室,打造网上会议室;内部区域主要用于办公及产学研高端技术培训等。

“在日常运作中,华南中心充分依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两计划、一平台、一网络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等现有平台,组织高校与企业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常态性对接,实现供需双方网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促进、会上接洽与会后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陈月华说,华南中心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整合科技资源、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扶持资金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走向产业化。

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是“功臣”。据了解,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搜索引擎,主要收集高校科技成果信息、高校专家学者、高端人才及优势学科领域信息、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等数据。同时,依托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形成的企业技术人才团队需求资源及“企业家创新俱乐部”、“蓝火计划”资源,提供高校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线上对接、人工智能匹配及线下服务,产学研转移转化的全产业链服务。

“首届中国科交会虽然只有3天,但‘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将长期在线上线下举行。华南中心便是科交会常态展示对接中心,是‘永不落幕’的科交会的常设会址。”华南中心执行主任卢晓晨表示。

记者体验

网上会议室可容纳25方代表参会

参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在华南中心远程视频会议室,记者根据工作人员的演示,模拟企业方从科交会的官网注册登录进入端口进行会议预约。华南中心当收到会议预约申请后便发起会议邀请,并复制会议链接发送给参会方。会议链接可在Windows、安卓、苹果系统中打开,安装插件后即可顺利打开链接,进入网上会议室。华南中心在会议期间全程参与,保障设备无碍。记者看到,远程视频画面清晰,现场设备可通过遥控器控制静音情况、摄像头位置及镜头远近;同时,设备还具有共享屏幕功能。

该工作人员介绍,网上会议室最多可容纳25方会议代表共同参会。目前,华南中心建有两个远程视频会议室,一个供国内会议使用,另一供国际会议使用。每一会议室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一场会议,国际远程视频会议室正在建设当中。

据悉,首届科交会后,华南中心根据企业和高校的需求多次提供类似的网上会议,促成多家企业和高校进一步沟通。除此之外,6月25日至7月10日,华南中心还给100多家参展高校发送调查问卷,到7月收到100多家学校反馈及感谢信,其中包括50多家“985”“211”工程高校,反馈信件中还有部分高校对科交会提出了宝贵建议。

名片

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论文》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总编辑、《中国教育网络》编辑委员会主任、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科技管理和教育信息化。先后创办“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和“中国技术供需在线”等。

对话

记者:为什么科交会选择在惠州举办?

李志民: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意识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科交会将带来大量先进的技术成果,而广东有很好的条件承接和转化。而且在2005年,教育部就和广东省签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基于这些因素,科交会选择在广东举办是很自然的。

为什么是广东的惠州?从展会的角度来看,广州和深圳都已经有了成熟的大型展会,广交会和高交会都很有名。惠州的产业基础不错,毗邻广深,也有海港、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而且,惠州提供了更大的地理发展空间。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空间范围、区位优势、人员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加上惠州市的积级争取,最终促成了首届中国科交会在惠州举办。

记者:如何发挥科交会的后续效应?

李志民:我们在筹划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怎样让科交会“永不落幕”?目前我们已有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和华南中心作为有效的途径。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具体承建,以网络为纽带、以线下服务体系为支撑,提供高校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发布,以方便供需双向交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华南中心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惠州市政府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负责教育部“蓝火计划”在惠州的具体实施工作。

不光是科交会上展出的成果,今后高校的成果都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对接技术供需信息,促成成果转化,非常方便。

此外,举办科交会,我们不仅仅希望实现交易,还希望参展单位的科技成果能够互相启发思考,希望科交会可以促进更多企业和高校结成长期的联系和合作关系,而不是停留在一次展会上。

Tags:“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启动建设   潼湖生态智慧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