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全朱元冰班花球化创新浪潮下惠企如何抢占新风口

网络整理 2017-05-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全球化创新浪潮下惠企如何抢占新风口)

面对全球化创新浪潮来袭,珠三角制造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如何抢占行业新风口?从跨国代工到自主创新,跨越升级的珠三角榜样企业给正在谋求转型蝶变的后发企业带来哪些经验启示、创新之路怎么走?

5月6日,由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榜样的力量——2016FIT粤科创先锋大赛”举行颁奖典礼,共有35家企业和机构、10名个人获奖。其中,惠州有3家企业以及1名个人获奖。

颁奖典礼现场,由南方日报社、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联合出品的《2016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简称“报告”)重磅发布。南方日报调研组对珠三角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服务机构等上百家机构展开调研,并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队,对此次报名参赛的科创企业进行调研和深度分析,形成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力求为广东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该报告中多处闪现惠州元素。位于惠阳区的上市公司中潜股份抢占全球潜水装备市场的经验做法,作为珠三角8个创新企业案例之一被收录其中。

统筹:曲广宁周欢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周欢张昕

榜样的力量惠州摘得“科创先锋”4项大奖

今年初,“榜样的力量——2016FIT粤科创先锋大赛”启动以来,5000余家企业、27家新型研发机构及161位个人报名参赛。经过参评条件初审后,符合参评条件企业有622家,其中来自广州和佛山的企业加起来超过一半,惠州占比居中,为2.6%。大赛还开创性地引入“技术流”和“能力流”评价科技企业。经过公众投票及专家评审等环节,历经120多天的创新“冲刺”,最终全省35家企业和机构、10名个人脱颖而出。

具体来看,惠州共获得4个奖项。由于2016年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表现,来自惠州的TCL集团与广汽集团、美的集团、珠海格力电器共10家企业摘得“科创先锋奖”。

作为目前惠州唯一的“千亿俱乐部”企业,TCL集团在全球拥有23个研发中心和21个制造加工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在技术储备方面TCL成果显著,2016年共计投入研发成本42.7亿元,获得1942项专利授权,将为TCL技术创新路径提供扎实的基础。”TCL相关负责人如是称。

同时,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与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汤臣倍健共10家企业获得“最具创新力奖”。评审专家表示,这些企业过去一年在发明专利等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在创意及技术实力上颇具潜力。

而凭借业绩快速增长等指标,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与广东海大集团、广东科达洁能、中山大洋电机、珠海艾派克共10家企业获得“最具成长力奖”。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德赛西威近年来业绩猛增,2016年超过50亿元,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稳居本土市场份额第一,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前装平台型项目实现量产,工业4.0智能制造二期车间投产,数字化制造系统已完成部分上线,并计划2017年内完成全部一期项目运行。

“2010年以来,德赛西威研发人员从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增长了200%;平均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每年在研项目数量超过300个。”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表示,德赛西威共申请专利超过600项,计划2020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在个人奖项方面,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金成与其他4名企业负责人获得“领军人物奖”。

从2001年时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到2009年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亿纬锂能如今已成技术领先的高能锂电池全球主要制造和供应商。在刘金成看来,亿纬锂能所走的,正是一条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原始创新”之路。他曾表示,希望让国人用上世界一流的锂电池。

政策的支撑财政科技创新投入连续3年不低于30亿

“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更强调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更关注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依存性与交互性。”南方日报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队,基于调研分析形成的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指出,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应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各环节构建开放、多元、共生的体制机制,推进“四链融合”。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在这方面积极发力,全市“十二五”时期在财政一般预算科技支出累计达55.8亿元,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逐年递增,由2010年的19.2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5.3亿元,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1%上升到2015年的2.4%,年均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位。

在财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惠州此前还明确规定,2015—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少于30亿元。接下来,惠州将继续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到2017年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达2.7%,到2020年达3.0%。

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报告还提到惠州的“人才双十行动”。根据该行动,惠州每年将投入10亿用于人才工作,约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还奖励别墅一套。

政策支撑的同时,企业“创新自觉”更明显。报告提到,珠三角地区内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占70%以上。

而在惠州,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呈现出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等“5个90%以上”在企业的态势。

作为珠江东岸产业新城,随着TCL、三星电子、伯恩光学、信利、旭硝子等项目带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去年总产值35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8%。今年一季度,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838.6亿元,增长6.4%。

惠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惠州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全球手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车载导航产业基地、全球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惠州产业还不断迈向智能化、高端化。2016年,惠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9.3%和42.4%,今年一季度则分别为61.1%和41.5%。

报告认为,发达的硬件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发资源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珠三角。这种趋势在惠州也表现明显。以“广东硅谷”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为例,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引进思科、华大基因等国内外20多个高端项目,总投资约2900亿元。

“在创新体系全球化浪潮中,创新活动不再局限于闭环空间,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一系列主体、要素共同组成创新链。”报告调研组建议,珠三角企业要积极参与全球化片段生产,打造专业化创新高地。

“目前来看,珠三角虽然涌现出一批创新企业,但是总体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有所不足,需要加快从跟随式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报告强调,如果一味投入在跟随创新中,企业仍将是“追赶者”的角色,难以在相关领域取得真正的突破和话语权。

金融的助力“科技金融+政银合作”带创新企业飞

“传统金融机构仍是市场主体融资的主要来源,但创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因兼具高成长性、高风险性以及轻资产等特征,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报告认为,传统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力金科产品创新,而且要打通“金科产”融合全链条,无缝嵌入科创“虚”“实”平台。

记者了解到,惠州已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融资渠道,科技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例如,创立了一批创投企业,设立“红土”“恺创”“恺萌”等11家创投基金,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成立首家科技银行,建立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以惠州的高新技术企业重地仲恺高新区为例,其运作“政府投入+社会资金+阶段参股”的模式,通过政府出资设立引导基金,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为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解。目前,仲恺先后成立了政府主导的恺创、恺萌、恺惠、东江鹏德、伯乐财富、恺炬等9支风投基金。在政府资金的撬动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仲恺“金融池”,先后募集资金超过18亿元。

而早在2014年,惠州市就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首期规模2000万元。2016年,基金通过“放大作用”为142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44亿元,累计为23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54亿元。

与之类似的,还有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已到位资金1750万元,由4家银行按1:10左右的比例,为惠州市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报告指出,以生长性、动态性为基本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群落中渐渐成型,并逐步演化为具有珠三角特色的“1+1+3”创新生态系统:以企业为创新驱动核心,以企业家群体为创新精神内核,三大创新驱动要素——政策、金融、人才协同共生。

在人才方面,报告强调,珠三角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引领作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加快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对于人才培养,惠州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惠州学院建设成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引进1—2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惠州合作办学。

“珠三角的企业、机构需要通过打破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进一步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精准匹配,促进创新信息流动。”调研组建议,珠三角要进一步提升从资源要素到创新要素的匹配能力。

案例

“潜水第一股”产品销往60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精彩上演,游泳跳水项目一直都是中国健儿们争金夺奖的热门;而在国内A股市场上,也迎来了“潜水第一股”,来自惠州市惠阳区的民营企业——中潜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潜股份”。

记者留意到,《2016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创新企业案例”中专门推介了中潜股份创新发展的经验,也是唯一一家被详细收录其中的惠州企业。

作为目前国内潜水装备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中潜股份也是国内首家挂牌上市的潜水装备公司,最早以OEM代工创业,逐渐发展为ODM自主研发型生产企业,并尝试开拓自有品牌市场,成为OBM自主品牌生产企业,旗下目前拥有“中潜”“Trim”等多个潜水装备自主品牌。

数据显示,“潜水服”及“渔猎服”是中潜股份的核心产品,上述两类产品近3年销售占比合计分别为81.59%、85.87%和68.87%,为该公司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日,中潜股份在2016年度报告中称,其产品销往欧洲、美洲、亚洲等近60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供应商之一。据了解,中潜股份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公司产品的外销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大,2015年的外销收入达到了2.44亿元。

如今,中潜股份在核心技术层面上已经取得了多项专利。例如,该公司自行研发的复合橡胶材料生产技术于2011年1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公司通过利用该技术生产的“氯丁橡胶海绵”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且该产品及利用该产品生产的干式潜水服均于2011年11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中潜股份拥有国内海洋潜水装备行业规模较大、创新能力最强的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之一,并于2011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该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也频频被应用于国家级重要考古、勘测等潜水活动中。在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为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1号”沉船考古中,中潜股份作为设备提供方,为考古队量身定做了“中潜”牌湿式潜水服。

声音

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中高端化转型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惠州要如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建议,要大力实施“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能力跃升、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成果燎原和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行动,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机制体制建设,支持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研发成果应用,推动企业和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惠州还要积极补齐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营商环境等待完善短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告诉记者,惠州拥有一批大项目,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产业基础很好,且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可吸引一些高端人才和创新研发项目入驻,发展空间大。

林江建议,惠州应该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地的联动合作,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特别是要做好产业规划,包括虚拟现实(VR)、3D打印、物联网等,让相关产业配套起来。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源也表示,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发达。但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想要去竞争,就要创新,而且要舍得下本钱,做出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建议企业在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等方面加大力度。

近年来,海外并购成为珠三角不少大型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佛山的美的集团是这样,惠州的TCL集团也是如此。对此,胡瑞卿表示,海外并购和合作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融合性、人力资源的融合性、相关核心技术的提升、风险管理与控制等。

他山之石

美的集团

有何“创新密码”

位于佛山的美的集团,是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企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约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及10个战略业务单位,同时是德国库卡集团最主要股东。2016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1598亿元,净利润159亿元。

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巨无霸”企业,是如何通过创新铸就领军地位的?《2016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收录了其经验做法,揭开其“创新密码”。

报告透露,在研发团队上,美的围绕企业十大核心科技技术,大量引入战略牵引型人才,不断壮大海外科研队伍,从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等国家引入人才担任材料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技能技术等领域的负责人。在研发场所上,美的投资30亿元在佛山打造全球创新中心,还在8国建成了17个海外研发中心,承载核心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本地化和融合当地技术资源三大功能。

引人关注的是,美的中央研究院确定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核心技术,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传热技术、材料学、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相关技术平台。同时,还开辟“第二跑道”,鼓励开放式创新,通过注册创新产业基金、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的方式,为内外部创业团队提供从创意到市场全流程孵化支持,关注对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机器人等方面的投入。

在研发产品时,该集团更重视智能、健康和用户需求。如智能产品方面,美的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3年累计投入150亿元。此外,美的更加重视专利指标,海外专利申请所占比例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美的集团累计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5.4万件,授权维持量2.7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112%的速度增长。

(原标题:全球化创新浪潮下惠企如何抢占新风口)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