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网络整理 2019-06-17 最新信息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迁认为三家分晋标志着周正式灭亡,事实上,周建立以来,将大夫封为诸侯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被封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为周朝做出了贡献,晋封为诸侯也符合礼仪,也就是周的秩序是有序的。但是三家分晋,并不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功勋,而是因为赵魏韩三家事实上已经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国君形同虚设,周天子是被迫承认三家分晋的既定事实,而不是去维护周的秩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秩序约束,那么就会失去权威和威慑的力量,因此,司马光才说三家分晋标志着周朝的覆灭。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为了把三家分晋的背景搞清楚,让我们把镜头推向更早的春秋时代晋文公称霸时期。晋文公时期,晋国就出现了世袭卿族,分别是:赵、魏、韩、智、范、中行,他们被称为晋国六卿,共主国政,晋文公以后,晋国国君的势力被世袭卿族进一步蚕食和弱化,晋国实际权力掌握在这些世袭卿族的手里。到了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被诛灭,晋国的大权落到了智、赵、魏、韩四卿的手里,其中智氏最为声名显赫,在当时掌握了晋国的大权。按道理,最后应该是有智氏取代晋国国君,演变为“田氏代齐”的结果,但是这次历史没有选择重复,而是选择了创新,智氏被赵魏韩三家联手所灭,“智氏代晋”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三家分晋”。

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智氏的强大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范氏和中行氏的覆灭,就是智氏领导赵魏韩共同讨伐的结果,当时智氏的当家人是智宣子,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智宣子肯定想由自己来达成“智氏代晋”的目标。但是时间不等人,智宣子已经老了,因此,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继承人身上,为此,他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十分慎重。尽管心中已经有了最佳人选,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征求了一下智氏家族的意见,以辅助自己做出最后的决策。智宣子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自己的嫡长子智瑶,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智氏家族的人大多没有意见,而有智囊之称的智果却跳出来表示反对。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应该说智果这个人十分聪明,作为智囊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智瑶的问题,反而先说了智瑶的五个优点,然后又说出了智瑶的一个缺点,并以此说明,智瑶不适合做智氏家族的领导者,如果让智瑶做智氏的掌舵人,智氏是要被族灭。当然指出问题的同时,智果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认为智宵更适合做智氏家族的掌舵者,在《资治通鉴》中记载: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果说智瑶有五个优点:第一是长得帅,因为智瑶胡子比较长,且身材高大属于美髯公;第二是武艺纯属,射箭和驾驶战车的本领都十分出众;第三是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且皆有所成;第四是文章写得好,且口才极佳,属于能文善辩之人;第五是刚毅果敢,有威严可以震慑众人。从这五点上看,似乎智瑶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至少属于智氏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但是智果随后说出了智瑶最大问题,就是不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这样描述“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者要拥有五种行为:第一种是保持恭敬的态度不随便去侮辱他人;第二种是拥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万物;第三种是要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第四种是要敏捷聪慧、善于顺势而为,才能建立功业;第五种是要驱使他人为我所用,就必须舍得眼前利益,给追随自己的人以信任和好处才行。从后来智瑶的表现来看,这五行他确实都没有做到,正是所谓的不仁,直接导致了智氏的覆灭。智果认为智瑶尽管有突出的才能,但却不懂得礼贤下士、笼络人心,舍得利益去拉拢他人,把得失看到太重而缺乏战略眼光,不懂得克己服人的道理。这样的人怎么能作为一个好领导呢?将整个智氏家族的命运都交到他手里,不覆灭那是很难的事情。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智宣子并不听从智果的建议,他认为智宵尽管是长子,但是面相凶恶丑陋,并非合适的继承人人选。智果反驳说智宵的凶狠在表面,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智瑶的凶狠在内心是很难改变的,智宵这样的人尽管面相凶狠,但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因此可以顺应时局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而智瑶则相信自己的能力,轻易不会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容易孤立自己,独断专行导致可怕的后果。智瑶这样的人“势孤则智穷,不仁则族灭”,智果对于智氏的前途十分担忧,为了避祸找到太史改为辅氏,说的直接一点我改姓和智氏脱离关系了。但智氏的当家人是智宣子,他没有采纳智果的建议,依然坚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瑶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智伯。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与此同时,赵氏也在选择接班人。当时赵氏的当家人是赵简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二儿子无恤,究竟该立谁呢?赵简子的办法考核,他给两个儿子每人一支竹简,上面写下了一些训诫之言,并要他们好好保存。三年之后,赵简子问两个儿子还记得竹简上写的是什么吗?大儿子伯鲁早就把竹简上的文字忘得一干二净,竹简也不知去向。而二儿子无恤却能记住竹简上的每一句话,并将竹简随身携带,一直保存的很好。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就立无恤为继承人,无恤做事谦虚谨慎、细心坚韧,深得父亲赵简子的喜爱。

智国的良言相劝,智瑶的一意孤行,韩康子和魏恒子的低调隐忍,赵襄子的奋起反抗。

智宣子去世以后,智瑶成了智氏的当家人,即智伯,智襄子。赵简子去世后,赵无恤成为了赵氏的当家人,也就是赵襄子。赵简子临终前对赵无恤说:“如果晋国遇到危难,你不要嫌弃尹铎的地位低,也不要嫌弃晋阳的地方远,尹铎是值得信赖的人,晋阳是可以坚守的地方!”智伯主持晋国国政霸道强横,对于赵魏韩三家毫不客气,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样子。智伯与韩康子、魏恒子在蓝台饮宴,席间他戏弄了韩康子并侮辱了韩国相段规,智伯自己并不以为意。智伯的家臣智国知道了这件事后,对智伯说:“主公,您不加提防,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在我们头上。”智伯不以为然的说:“晋国的大权都在我的手里,他们的生死荣辱都在我的一念之间,我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智国不甘心,继续进谏道:“一个人屡次犯错,别人的怨恨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所以主公应该在小事上着眼,时刻提防其他人对您的报复。如今您在酒宴上侮辱了韩国的国主和国相,而他们并没有当时发作,这证明他们把这种恨埋在了心里,时时刻刻的准备着向您报复,因此为了您和智氏考虑,必须早做准备加以提防。”面对智国的良言相劝,智伯的态度是置之不理。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智伯假借晋国国君的名义,要去攻打越国,向赵魏韩三家求取城邑。他先找到了韩康子,韩康子不准备答应,但韩国相段规说:“智伯治大才疏,他向我们求取城邑,如果我们不给,他就会来攻打我们。这时魏国和赵国并没有受到要挟,他们不会和我们站在同一战线,因此应该把诚邑给他,他得到了好处之后,一定会向赵魏要诚邑,这样我们三家才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智氏的可能。”韩康子听从了段规的话,给了智伯一万户的城邑。智伯得寸进尺,又去找魏恒子要土地,魏恒子也不打算把土地交给智伯,他的辅臣任章说:“想打败对方就要先麻痹对方,想夺得对方的东西就要先给予他东西。我们不能做出头鸟,要给智伯好处,让他骄傲自大起来,这样赵魏韩三家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智氏。”魏恒子很痛快的,也给了智伯一万户的城邑。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终于轮到赵襄子了,但赵襄子和韩康子、魏恒子不同,他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不行”。智伯大怒,心想就你这个刺儿头不服管教,那我就拿你开刀。于是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恒子的部队,共同讨伐赵氏。被韩康子、魏恒子的骄兵之策所麻痹,被赵襄子的义正言辞所激怒,智伯离覆灭已不远亦。

智伯的覆灭:不懂管理的管理者

强敌压境只有坚守防方为上策,赵襄子手下的臣子们说:“我们可以去长子,哪里城高易于坚守,也可以去邯郸,哪里的府库充实可以久持。”赵襄子说:“这两个地方都不适合坚守,我们应该去晋阳,那是父亲叮嘱过我的地方,也是民心所向之地。”长子的城高沟深和邯郸的府库充实都是靠压榨民力得来的,这样的城池君民离心离德,不可能坚守,只有晋阳这样君民一心之地,才能久持。赵襄子懂得笼络住人心,才是坚守和获胜的关键,这份见识就比智伯高出数倍。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果然智伯的军队猛攻晋阳不下,后来智伯并引水贯城,但还是不能击溃赵人的反抗意志。与此同时,赵湘子派出手下去联络韩康子、魏恒子,赵襄子的使者用唇亡齿寒的典故,来劝诫韩康子、魏恒子,定下了消灭智伯的计划。本来这个计划未必成功,因为智伯手下的重要谋士絺疵发现了赵魏韩的阴谋。首先在智伯和韩康子、魏恒子乘坐马车巡视的时候,智伯说出了用水原来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时候,两个人神色大变。絺疵当时就对智伯说:“韩康子、魏恒子要谋反了!”智伯问:“你怎么知道的?”絺疵说:“主公马上就要消灭赵国了,但是他们两个人没有一点高兴的表情,反而表现的十分忧虑,他们恐怕在担心下一个被灭掉的就是他们自己,因此,他们要谋反那是显而易见的。”智伯笑道:“他们不可能有这个胆量!”不过智伯还是和韩康子、魏恒子说了这件事,两个人信誓旦旦的表示绝无可能,并且发誓诅咒自己对智伯忠心不二。看人不能光看他们说什么,要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过了几天,絺疵又进见智伯,说道:“主公,你是不是把我说的话,跟韩康子、魏恒子说了?”智伯问:“你怎么知道的?”絺疵说:“我今天遇到他们,他们两个狠狠的瞪了我一眼,一定是他们知道了我说的话,知道我读懂了他们的心思。”智伯还是不认为韩康子、魏恒子会反对自己,絺疵知道大祸临头了,便找了个机会出使齐国避祸。赵魏韩约定的时间终于到了,智氏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赵襄子的部队从正面突击,韩魏两国的部队从两翼夹击,智氏部队被击溃,智伯被杀,晋国最强大的卿族智氏一族族灭。智伯不是死于对手的强大,而是死于自己的无知。

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的周朝灭亡,要从智伯的覆灭说起

客观来说智伯并不是无能之人,智氏在建立自己基业的时候,智伯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是他的父亲智宣子选择他做接班人的原因。但是我们通过智果所说智伯的五项优点,可以看出智伯的有点没有一项是领导管理方面的才能,而弱项不仁就是不懂管理。领导之间比拼的是让别人为你做事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做事儿的能力,这就要求要获得下属的拥戴,成为可信任被依赖的人。智伯的失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好领导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带好队伍,让你的手下愿意跟你走,愿意为你做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文作者:一个人的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0658992570373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荀瑶   周朝   晋文公   孔子   资治通鉴   春秋战国   司马迁   论语   历史   刚毅   赵简子   朱仝   文章   儒家   司马光   射箭   果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