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网络整理 2019-06-06 最新信息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其称帝的岁月里,有4个端午节过得比较特殊。为什么说特殊呢?标准就是《明太祖实录》。

(1)朱元璋的31个端午节

粗看朱元璋的31个端午节,可以看到:14个年度,在端午节当天没有记录,它们是:洪武元年、五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二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三十一年。

通过洪武二年、三年、四年,为了展现合法性忙着对自己的父母、祖宗、外祖父母进行祭祀。随着统治时间越来越长,祭祀越来越早。端午节逐渐成为处理平常政务的日子、记不记都不重要了。

洪武六年、十一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三十年这十二年里。朱元璋主要处理的都是平常政务。关注的对象逐渐转向民生发展,诸如粮食、社会治理等问题。

只有洪武二十四年、二十九年这两年有了过节气象——大宴群臣。二十四年更是和大臣们参加了端午射柳活动。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端午射柳图没有找到,拿清朝的做个顶替

当然,其他年份(没有记录的日子)也可能有“端午射柳”的游戏,但能被计入“实录”可见其规模比较大。

(2)朱元璋的四个端午节:管官管民一条线

在17个有事务记录的端午节中,有四个年份需要注意,即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洪武十三年、洪武三十年。这四个年份代表着朱元璋从管民到管官的历程。

A.洪武三年五月癸巳(1370年5月30日):儒家日常化生活运动正式开始,管民阶段开始

1370年端午节这一天,朱元璋首先拜祭了太庙。其后,下了一道圣旨告知天下,其主旨和目的就是:天下失序很久,老百姓越来越不知道尊卑、毫无规矩!这可不行。就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如何写信、如何称呼长辈一样,朱元璋也对老百姓不会写信的问题进行了批评。

他说:现在的人写信多称呼“顿首、再拜、百拜,皆非实礼,其定为仪式,令人遵守。”这还算客气的,之后就开始对老百姓的起名问题开始整顿。他说“又,小民不知避忌,往往取先圣先贤、汉唐国宝等字以为名字,宜禁革之。”

然后,话锋一转,再次提到了书信格式问题,给长辈写信要称呼“端肃奉书”,回复长辈的来信称呼“端肃奉复”,同辈间那就去掉“端肃”。上者给下者称“书寄”、“书答”;卑幼者给尊长者抬头称“家书敬覆”;尊长给卑幼写信则称“书付某人”。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之后又对起名字的事儿再次进行规整,像什么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汉、晋、唐等国号全部废止不许用。

就算已经被前朝定为“张天师”的张道陵也不能这么称呼。民间的多如牛毛的“天师”更不行了,那怎么叫?叫“张真人”。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一现象,我将其称为“儒家日常化生活运动”。

朱元璋建国初期对于民间,特别是反抗自己的百姓,采用的方式比较狠,否则也不会有“铲头会”出现。随着天下基本稳定,朱元璋开始用儒家规整天下。让已经日渐“草莽化”的民间百姓逐渐知道“上下尊卑”“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那么,你一开始就这样也是可以,例如武力为后盾强行更改。但如果从更细致的起名字、写信开始则更全面了。前者强行要求百姓臣服你,后者则是通过软的教育让你从内心逐步服从“天子”高高在上的儒家“秩序观”。

B.洪武十一年、十三年:天下虽已和平,武备不能放松与大杀功臣地开始,管官阶段开始

老百姓是很容易管理的,特别是明初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老百姓。见过人间悲惨,只求不饿死就念朱元璋的好儿了。因此,到了洪武十一年,大明在政权上已经没有被倾覆地危险后。朱元璋在端午节(1378年5月31日)发布诏令,宣布进入“修文教”时期。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他说“自古圣王之御天下,武功耆定则修文教而亦不忘武备也。”之后,朱元璋给工部下命令,现在进入天下和平修文教时期,但每年1.3465万甲胄、2.1万把马步军刀、3.501万张弓、172万只箭矢必须保证。

这保证了什么?保证朱元璋在对“官”治理的过程中有完全地控制能力。最终,到了洪武十三年端午节(1380年6月8日),朱元璋向天下宣布胡惟庸等人乱政一事。他痛心疾首地说,这是我的过错,该天下大赦,五月初三以前的罪责赦免。

之后,朱元璋对当时的“管民”措施加强管理。也即军户、民户等不能乱籍,特别是“民户充当军户”的现象,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一以前的军户、民户、匠户等乱籍或逃户的人就算了,不再追捕。但山西的两万四千多户军户转民户的家庭全部转回民户。

自从1380年胡惟庸案后,先后发生了空印案(洪武九年、十五年两种观点)、郭桓案(洪武十八年)、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在明初的四大案中,除了郭桓案相对是针对腐败问题外,其他三案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案件,冤案居主。朱元璋是在对自己不信任的官员、功臣进行清理。为自己的儿子、孙子的天下奠定基础。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最后一位重要功臣冯胜被赐死后,朱元璋把亲家傅友德(1394年被杀)、冯胜等除干净了。这时,无论管官还是管民,朱元璋认为都完成任务了。

C.洪武三十年大明律成,管民管官成果以法律形式终结。

进入洪武三十年(1397年)后,从五月一日开始,就不断出现明朝在法律方面地各种总结。

初一,有日食,夜晚“镇星犯罚星”;

初三,大明律告成,由此奠定了明朝日后两个半世纪的“管民”铁律;

初五,礼部员外郎侯泰为刑部左侍郎,司务暴昭为刑部右侍郎。

朱元璋称帝31年里的4个端午节,一条完整治国管民的线索

这一天,朱元璋给孙子建文帝留下了两位干臣。这二人都是对建文帝十分忠心的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大明律》及其法律方面的干臣呢?

朱元璋大杀功臣、官员之后,留下了对皇权没有危险的官员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对官员的软性管理——法律和制度,就可以保证大明天下永远姓朱。但问题是,朱元璋忘记了“大明永远姓朱”并不意味着孙子朱允炆可以保住天下。

朱元璋留下了《大明律》以及维护法律的两名干臣,特别是侯泰,在法律执行上铁面无私,在对待抑制朱棣上也是毫无保留。但朱棣还是成功了。

天下仍然是朱家的,但却是朱棣这一支脉的大明。朱标一脉被推翻了。

侯泰和暴昭也对得起朱元璋,他们都亡于1402年。南京被朱棣的北军攻破之后,暴昭被处以磔刑。侯泰则负责南军的粮草供应,北军围困南京时,侯泰率兵救驾。在半路中被北军俘虏,其后与弟弟侯敬祖、儿子等被杀。

朱元璋表面上战胜了所有“敌人”但只是表面上而已。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辛亥日(1398年5月21日)是朱元璋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这一天过得还算平稳。33天后的闰五月乙酉(初十,6月24日)他驾崩于西宫。

本文作者:坐古谈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57171918081280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朱元璋   端午节   冯胜   儒家   傅友德   胡惟庸   清朝   张道陵   山西   体育   二十二   春节家书   百济圣王   农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