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故事:1.大禹治水

网络整理 2019-06-06 最新信息

五千多年前,三皇五帝之一帝尧在位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漫无边际地包围了山岳、丘陵,老百姓愁苦不堪。尧向四岳征求能治理水患的人,四岳都说鲧可以担此重任。(注:四岳指四方各部落首领的总代表,共有四人,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方)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中没有比鲧更贤能的了,希望帝君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鲧认为洪水是因为地势不平所致。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鲧在治水时采用了“障”和“堙”的方法,也就是修堤筑坝的方法,企图把洪水堵住。这种治水方法对于局部的小水患能起一定作用,但是对于特大洪水就无济于事了。九年过去了,洪水之患仍没有解除,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巡行视察各地。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没有成效,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尧去世后,舜继位。舜也来征求四岳的意见,看谁能治理洪水,四岳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禹是鲧的儿子,而轻视禹,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

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新婚刚4天,就离开妻子,就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禹不但治理了黄河,还疏通了黄河下游的九河。把济水、漯水疏通到大海;把汝水、汉水、淮水、泗水疏通到长江;把沥水、涧水疏通到洛水;把洛水疏通到黄河。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重庆万县市)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 功劳太大了!"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本文作者:经世致用小百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0550170657100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四岳   舜帝   帝尧   黄河   不完美妈妈   夏县   三皇五帝   文绣   淮河   山西   汉水   济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