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网络整理 2019-05-28 最新信息

历史文字浩如烟海,就事论事、平铺直叙者居多。这次让我们换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

阶层来源

人类社会是分阶层的,这里所说的阶层不是阶级。从原始社会部落间的战争就已经分出了两拨人,一波是参加战争的、另一波是在家里等消息的。到了奴隶社会,大酋长换个君主的名号,带着自己的家人、祭祀和大臣集体成为了统治阶层,还出现了农民和奴隶。

统治阶层由于世袭的出现,逐渐成为了士大夫阶层;从事种植劳作的人成为农民阶层;制作生产生活用具和兵器的那波人,成了后来的手工业阶层;生产资料过剩之后出现了交换,诞生了以交换为生的商人阶层。这便是封建社会最早的四大阶层:士、农、工、商。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需要指出的几点:1、君主为了突显身份,通常把自己单列出来,但从阶层的角度看,所有君主都仅仅是某一阶层的代表人物而已;2、士族阶层有着严格的区分,为确保家族能一直处于贵族地位,不与下层通婚。能称之为“门阀”士族的,不是说富过了三代就行,而是追溯祖先越久远越好,最起码也要祖上在前朝便是大官。当朝刚封的新贵,不论官位到什么程度都会被士族另眼相待。因此这类新贵被称为“寒门”庶族。3、有人会问士农工商里为什么没有军人,军人阶层在封建社会初期只是统治阶层的工具,军队长官一般是士族出身,底层士兵一般是农民出身。直到后来有的军队脱离士族并独立掌权时才出现了军阀阶层。4、游牧民族在古代全民皆兵状态时类似军阀阶层。5、手工业阶层与工业革命后的的工人阶级不是一个概念。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照方抓药,按阶层分析法从宏观角度俯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从封建社会的前奏——春秋列国就能看出,奴隶制度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士族的分治。唯独秦的统治者赵氏家族(没错,是赵不是赢)出身最为低微,这也是为什么秦一直被其他士族诸侯所鄙视的原因。秦始皇是封建时期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庶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人。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那庶族掌权了,肯定不会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士族太舒服,郡县制便是由此而出。士族们以为谁做了国君都会把土地分封给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去分管,一个人不可能管的过来。可秦始皇就是不这么做,郡县制就是把全国土地垂直细分,全国只剩下一个“诸侯”那便是皇帝。

秦末农民起义本来是农民阶层发起的,可是由于根基和影响力的限制,最终反秦的主力还是落到了士族项羽和庶族刘邦的手里(刘邦大小是个官,不是靠农业生产为生,而是吃皇粮的,通常不把他归为农民阶层。)。项羽得权后不称帝反称西楚霸王,就是因为他的阶层意识决定了他心目中理想国的样子。他认为天下就应该分封给那些传统大士族,而自己是天下的共主,在自留地西楚上加个霸王二字而已。

刘邦作为庶族代表,第二个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其统治的特点是:即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又继承了项羽的分封制,这就使得在整个两汉时期,士族的势力得以重新抬头。到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已经基本掌控了朝堂内外,直到四世三公的士族代表袁绍斩尽宫中宦官,拉开了三国的大幕。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三国是进入封建时代之后的第一次阶层大洗牌。初期为类似春秋列国状态的士族分治,袁氏家族、公孙家族、刘氏家族等纷纷在自己的地盘上占地为王。如果没有董卓,很有可能没有后来的三国,而是N个类似春秋列国般的诸侯国。恰恰这个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以军队为倚仗、脱离了所属士族管辖的军阀,在汉末士族势力重新崛起的重要时刻,突然插了一杠子。让社会各阶层都有了掺和进来的信心,特别是让庶族意识到手里有军队,就会有机会。

有了董卓开的先例,三国进入第二个阶段,除了士族割据以外,吕布、李傕、郭汜等这些军中高管也开始现学现卖、割据一方。但是刚刚起步、没有任何统治经验的军阀阶层很快就一个个被踢下了台。此时能在纷乱中站住脚的只有士族和庶族,士族们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偏安一隅,好像谁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念头。袁绍只想扮演西楚霸王,雄踞河北当个受众诸侯尊重的诸侯王罢了;刘璋、刘表只想守好自己的益州、荆州。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而此时,庶族们正在秉承务实的精神苦心经营、茁壮成长。作为寒门庶族代表的曹操,逐渐占据了中原地带;同为庶族的孙策的得到了江东地区;仅仅是张济之侄的张绣,也属庶族,同样有了落脚之地。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除了以上两个阶层外,唯一特殊的就是刘备,有人认为他是世家大族,也有人认为他属于织席贩履的手工业阶层。后来蜀汉刘备的核心班底是两个商人、一个农民和几个底层军官,哪怕是得了益州,依然不敢重用益州士族,因为刘备自己心里很清楚,世家大族不会诚心诚意的为其服务,成时众星捧月、败时他们会立马树倒众人推,因此最值得信任的还是是和自己相同或相近阶层的人。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从图上可以看出,赤壁之战之后庶族四分天下有其二,世家大族只剩下公孙家族建立的小小燕国独臂难支。那么此时的士族们都在干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他们都在蛰伏!曹魏拥有天下最多的士族支持,以鲁国孔氏、清河崔氏、颍川荀氏、华阴杨氏、温县司马氏为主的全国知名士族都以各种形式和官职在曹操账下边辅佐边蛰伏。而曹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不可能脱离这些士族的支持,因此也极其倚重他们(当然除了忍无可忍杀掉的孔融)。士族的辅佐是为了能延续自己门阀的地位,而蛰伏是为了等待一个能代表士族阶层利益、能被士族规范摆布的君主诞生。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此时南方呢?以陆、朱、顾、张为代表的士族都集中在东吴。西南原先益州的士族,本来地位相较中原大族就差之千里,在蜀汉时期又不被重用,于是辅佐者少、蛰伏者多,只求保住荣华富贵静待蜀汉灭亡。

蛰伏期过后,士族阶层终于跳出来掌握了权利并统一了全国,阶层代表就是司马家族。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司马懿为中国封建史深深的划开了一道分割线,从他孙子司马炎开始,历代大一统王朝皆为“士族开天下”,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崖山跳海、宋朝灭亡。

曹魏时期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其实早已为士族掌权吹响了前进的号角。由于风评的缘故,士族之外的成名读书人居然也有了举荐官员的潜力。士族认为这是在抢他们饭碗,靠嘴吃饭应该是他们的特权。九品中正看似把选官制度化、标准化了,可是“定品”被牢牢把控在了士族阶层手中。

尽管有着牢固的制度保障,但是初次上台统治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坐而论道的士族还是不如形而上学的庶族手腕多、会管理。西晋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士族永远改不了它那喜欢分封的毛病,八王之乱使得本来皇权就弱的西晋急转直下。而军阀阶层又开始有机会抬头,由于西晋对周边少数民族压迫本来就及其严重,五胡各自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割据一方,把西晋踢翻以后,中原的军阀势力也蔓延开来,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从阶层角度来看,南北朝其实就是:北方军阀阶层割据混战;“衣冠南渡”的门阀士族在南方建立东晋,后被庶族出身的刘裕灭掉;此后南朝的宋、齐、梁、陈无一不是庶族建国。在这个类似三国的混乱时代,军阀和庶族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而此时的士族们又玩起了老把戏,蛰伏在最强大的那一方的宫廷之上,他们毕竟出身高贵、见多识广,最善于侃侃而谈,在朝廷中承担着辅佐的责任、扮演者国柱的形象。

时机一到,士族阶层就走出了蛰伏期,这次的代理人是——杨坚。杨坚是汉朝时期位列三公的太尉杨震的后代,是个不折不扣的世家大族。但是杨家与其他士族又有点不同。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大家都知道隋只传了两代,却给后朝留下了那么多遗产,这爷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是从阶层角度来分析,纵观整个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很多庶族出身的“大亨”,这使得一部分世家大族开始学习庶族阶层身上那种务实、入局、敢于冒险的特质。举个例子:假如有个富家子弟,他为了自己想干的事不计成本的大肆花钱,因为他认为这种投资是有必要的,有时我们自己想想也觉得这个钱该花,只是自己没那么多钱,而这种形象在很多普通人眼里就是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大运河后世看来确实该修、大兴城(今西安)后世看来确实该建,可是在当时看来那就是不计成本、劳民伤财的冒险入局,最后落得个上下皆反的结局。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隋朝除了有钱花、敢花钱以外,自己作为士族代表的杨氏父子,还亲手终结了士族用于把控用人权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意识超前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彻底改变了若干年后的中国阶层架构,暂时按下不表。

隋末天下又进入割据状态,每次大一统国家结束进入混乱期,庶族都会重登历史舞台做一下挣扎,这次也一样。隋末主要的四大势力分别是:控制中原的庶族代表王世充(西域胡人,受杨坚赏识一路高升)、弑杀隋炀帝控制东南的庶族代表宇文化及(鲜卑奴隶出身,受宇文氏赏识重用并赐姓)、农民阶层代表窦建德(号称东汉大司空窦融后代,实则世代务农)以及西北士族代表李渊(李广后裔、西凉开国皇帝李暠后代)。最后胜出并成功建立大一统唐朝的又是士族阶层。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前面说过士族喜欢分封,唐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分封的不是王,换了个名字叫节度使。这个职位发展到后期既有军权又有行政区,不叫王公胜似王公。唐朝疆域广大,为了防止外族入侵,主要兵力全集中在边疆节度使手里,中央就是一个空心萝卜。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唐后期第一个军阀阶层代表人物安禄山登场,但只是给了唐朝以重创;之后农民阶层也掺和进来,黄巢起义也以失败告终。强大的唐王朝经过这两记重拳之后,彻底站不住了。之前农民起义被招安的朱温同学被封节度使,华丽转身为军阀,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开启了梁唐晋汉周的五代时期,周围还有一群小国简称十国。

五代十国后期,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李元昊建立了西夏;赵匡胤祖上在唐朝就有做县令的、做御史中丞的、做州刺史的,这个名副其实的没落士族子弟建立了宋。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后来北方军阀政权代有人才出,先是辽地片上成长起来的金,灭掉了辽并把中原士族的大宋逼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之后在金的地片上又成长起来的蒙古,横扫天下,恨不得连天上也扫一扫。自南宋小朝廷大臣背着皇帝,身后十万军民集体崖山跳海之后,加上科举制度此时已经施行了674年,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士族阶层彻底一蹶不振了,再也没能登上过一统王朝的皇帝宝座。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看之前的大一统王朝,庶族阶层开创了秦汉、士族阶层开创了晋隋唐宋。其他阶层好像一直扮演打酱油的角色。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发生过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都没能做到一统。别急,之后的历史逆袭了。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当时游牧民族是全民皆兵的状态,因此元就成为封建史上第一个军人阶层创立大一统的王朝(阶层是转换的,一统之后便不再归为纯军人阶层)。元末也爆发了农民起义,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成功了,朱元璋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农民皇帝。明末也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只是从西北短暂打进了都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逃出了都城,原因是又一个军阀阶层代表多尔衮来了。到了清末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次依旧没能成功,只是控制过南方部分地区,到天京(南京)彻底失败了。那么是哪个阶层打败的太平天国呢?

之前的历史中我们会发现一到天下大乱,各阶层都会闪亮登场,可是后来这几次,庶族、士族好像销声匿迹了,他们都去哪了呢?答案是他们转化了,转化的原因是——科举。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现在来详细聊一下前面说隋朝时,按下没表的那个问题:科举制度是怎样一步步改变封建时期阶层架构的。杨坚创立这一制度、杨广设立进士科之后,由于王朝的短暂,隋朝搭好了台却没能看到好戏。因为有了科举,读书不再是有钱士族的特权,乡下同姓的族群往往会集资资助族中有读书潜力的年轻人考试,以期有朝一日得中后能光耀族群。唐朝时出现以诗人为代表的,即不看出身、又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人阶层。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得以迅速壮大,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词人也开始不再满足于隐晦的表达政治抱负。元朝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基本的社会框架得以保留和延续下来。到了明朝,朝廷中各岗位已经几乎全被文人阶层占据,世袭的东西越来越少。清在学习汉文化的大背景下,科举人才依旧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也就是说朝廷不再管你是门阀士族还是寒门庶族,亦或是农民出身,只要你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即可做官。清末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文人阶层打败了太平天国。此时的文人多为儒生,不论这算不算愚忠,修身治国平天下都是他们不可动摇的人生信条。

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变迁

文人的“文”原先是指会写文章,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文”的含义扩展了文化外加科学,甚至政体架构都成了近代文人的研究对象。这一阶层从“读书人”到“文人”,这次又换了个名称——“知识分子”。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只控制了南方成为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落到了北洋军阀阶层代表人物袁世凯身上,自此封建王朝终结。

好了,从社会阶层角度俯瞰中国封建时期历史变迁就聊到这儿。

本文作者:三匠画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58549495414836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三国   春秋战国   曹操   刘备   刘邦   项羽   秦始皇   刘表   农民   孙策   汉朝   刘璋   农业   董卓   张绣   荆州   袁绍   郭汜   赤壁之战   吕布   李傕   河北   武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