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小说:袁崇焕悲剧命运,是由于人性还是制度

网络整理 2019-05-17 最新信息

小说:袁崇焕悲剧命运,是由于人性还是制度

公元1644年,也就是袁崇焕被处死后的14年。这一年的3月29日晚上,紫禁城内一片凄凉。

崇祯已经得知他委派守城的太监曹化淳已经打开彰义门,迎接李自成进城。

崇祯曾经把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指望他赴京勤王。但是吴三桂作出要进京勤王的姿态,坐拥8万关宁军按兵不动。

吴三桂是不是想起当年袁督师进京勤王的下场?他大概不想做袁崇焕第二。

李自成终于进城了,崇祯帝知道大势已去,慌忙命人将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送出宫外。

崇祯来到后宫,对周皇后说:“国破就在眼前,你身为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相当冷静地说:“我跟随陛下已经18年了,18年中,陛下从未听过我一句忠言,所以才会有今天。”说完从容上吊而死。

周皇后已死,崇祯来到寿宁宫找长平公主。16岁的长平公主是崇祯帝最喜欢的人。崇祯望着女儿的脸,叹息道:“你为什么偏偏要生在帝王家?”说罢,用左手挡住脸,右手拔出刀鞘,向公主砍去。公主本能地伸手去挡,左臂断,当场晕倒。崇祯见此情景,再也下不了手,掩面而出。

处理完了两个最重要的人,崇祯再无顾虑,他赶到昭仁殿砍死了另一个女儿,又砍死妃嫔数人,这才换了平民衣服,带着大太监王承恩出了皇宫,希望能到皇宫附近的大臣府邸避避风头。没想到,无论王承恩怎样叫门,怎样摆出天子临幸的架势,依然是无人理睬。

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失去了往日高高在上的威风,甚至也不如落难的平民,谁收留他就意味着危险甚至是死亡。

崇祯心知自己已经众叛亲离,不由得长叹一声,重新回到皇宫。此时的城外已经火光冲天,喊杀声绵绵不绝。崇祯皇帝回到前殿,依然抱有一线希望,鸣钟召集百官,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到来,这才万念俱灰。崇祯对王承恩说:“都是这些大臣害了我,我是皇上,应该为国家而死。大明朝277年的天下,就这样失去了,这都是奸臣害的啊。”

王承恩拉着崇祯帝想从崇文门出去,出不去。改走齐化门,还是出不去。这时,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冲到皇宫。崇祯知道无论如何已经逃不出去了,这才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回到皇宫换了衣服,来到煤山的寿皇亭,叹息道:“我待文武百官都不错,为什么今天到这个地步,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跟随?”

崇祯帝的临死叹息是埋怨百官还是自我检讨,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崇祯皇帝即使死到临头也不会后悔曾经杀了袁崇焕。他也绝不会想到后来写历史的人会把明朝的灭亡同袁崇焕的被杀直接联系起来,“自崇焕死,边境益无人,危亡之征现矣。”

袁崇焕的平反在他死后152年。清乾隆皇帝批阅《明史》,发现袁崇焕的冤案,感慨万分,遂传谕军机大臣等:“昨披《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着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至此,袁崇焕的冤案,在经历152年之后,终是彻底了结。而令袁崇焕无法料到的是:给他了结冤案的竟是他的死敌皇太极的五世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作为清朝的皇帝,对于自己祖先打天下入鼎中原时的死对头所受的奇冤,能有如此通达的胸怀和态度,在封建社会实在难能可贵。

袁崇焕死后十四年,大明终于被大清所取代。从此,每一个臣民脑后都拖着一条耻辱的辫子。明亡清兴,其中有天命也有人力,有理也有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难兴邦的历史,我们这个民族产生过伟大的英雄,但英雄的结局却大多数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袁崇焕的悲剧命运值得我们深思,这里面既有君昏臣庸等人性中的卑劣因素,也有制度性因素。

本文作者:云雷国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39180601527552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袁崇焕   崇祯   吴三桂   王承恩   乾隆   李自成   小说   明朝   明史   长平公主   历史   服装   皇太极   清朝   故宫博物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