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2020年全面建妻居一品nppsy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网络整理 2017-08-05 同城信息

《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十大工程”部署36项主要任务

6月下旬,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我市举行,300所高校、近3000家企业参会。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目标

◆到2018年

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单位

◆到2020年

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七大指标”实现“一个达标、三个倍增、三个翻两番”

一个达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超过2.5%的国家标准

三个倍增:与2015年相比,科技公共财政投入、高层次人才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三个指标增长一倍

三个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三个指标翻两番

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且“七大指标”将实现“一个达标、三个倍增、三个翻两番”……昨日下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审议通过,吹响了惠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集结号。

《实施意见》提出,要实现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创新发展智力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合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5年8月,我市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 “1+6+N”系列政策文件,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2017年建成广东省创新型城市、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政策实施两年多来,我市创新指标全面上扬、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去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启动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直接申报。省科技厅根据国家部委的文件精神,不再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的创建及命名,具备条件的城市由省里推荐直接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此次我市形成的《实施意见》,是我市在认真领会中央对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指引》提出的新要求、新指标,对我市创新驱动发展“1+6+N”系列政策文件的延伸和深化。

内容

共分为四大部分36项具体任务

《实施意见》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导语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在总体目标中,惠州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2018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目标。

主要任务包括“十大工程”,即创新平台构建工程、创新要素集聚工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新政策改革工程、创新人才激励工程、创新服务完善工程、创新动能激发工程、科技创新惠民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十大工程”是在我市原有的“六大行动”基础上,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包括重大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科技公共财政投入等36项具体任务,囊括了创新驱动的基本特征和成效。

目标

2020年实现“一个达标,三个倍增,三个翻两番”

《实施意见》从惠州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2018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目标。

到2018年,要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单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公共财政投入达25亿元,高层次人才数量达2.5万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280家。

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超过2.5%的国家标准,科技公共财政投入达30亿元,高层次人才数量达3.2万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50家。总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一个达标,三个倍增,三个翻两番”,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超过2.5%的国家标准;与2015年相比,科技公共财政投入、高层次人才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三个指标增长一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三个指标翻两番。

意义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向纵深迈进

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提出了“六大行动”的具体工作。两年多来,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发改委从2008年起就在深圳开始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截至去年,全国已有61个城市列入试点。去年,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对原来全国61家试点城市工作纳入考核和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创建指标体系,明确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我市制定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2015年出台的《意见》进行延伸和深化,推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向纵深迈进,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落脚点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既要充分肯定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观点新举措;既高屋建瓴、搞好

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近功,又求长效。”该负责人说,因此,《实施意见》在总结这两年多来惠州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遵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指引,结合“六大行动”及惠州特色,凝练了“十大工程”,共36条具体任务措施。

亮点

结合惠州自身特色提出11个指标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30个指标,并结合惠州自身特色的11个指标,形成了惠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的41个指标。

据介绍,其中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党委政府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或意见及配套政策(定性评价)和拥有能抓创新、会抓创新、抓好创新的科技管理队伍 (定性评价)6个指标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考核指标,其他35个指标为监测指标。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谈如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引导规上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2018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目标,并对7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是如何确定的?惠州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有何难度?为完成既设目标,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下大力气

记者:《实施意见》提及的目标中,最难完成的部分在哪里?

市科技局:《实施意见》提及的各个目标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这些定量目标,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通过奋力一跳才能实现,将有力推动我市实现创驱动发展向纵深迈进,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些目标任务中,最难的应该是R&D投入占GDP比重,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在这两方面惠州还需下大力气。

虽然市政府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很多,但是全市GDP总量每年也一直在动态变化,研发投入增速赶超GDP增速存在一定难度。在惠州的产业结构中,石油化工产业对全市GDP贡献很大,但其相应的研发投入较少。此外,惠州高校较少,科技研发机构较少,也导致了研发投入总体偏少,这就导致了“分母大、分子小”的现状。而从区域来看,惠州区、县的R&D比重明显呈现 “一头大、一头小”的状态。如2015年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高新区4区R&D比重为2.68%,而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3县R&D占比仅为0.93%,区域投入力度不平衡,也影响了惠州全市总体R&D比重的提升。

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市发展态势总体趋好,特别是近两年增幅较大,去年的增幅达83%,但横向对比速度还不够快,如东莞、中山等兄弟市去年都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此外,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小,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仅为2.4万人,表明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做好服务和辅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目前惠州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情况如何?科技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市科技局: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发展态势总体趋好,2010~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分别为97家、111家、132家、162家、183家、255家和466家。今年我市已推荐申报两批共超过500家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将突破800家。

为鼓励更多规上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落实鼓励政策外,更注重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市科技部门对需要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有意愿申报但条件不够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群体,分类建立专家指导团,“一对一”进行精确“把脉”。对申报企业则采取“形式审查+专家审查”的“双把关”方式,使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大幅提高。

多管齐下增加科技投入

记者:在激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方面,我市目前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市科技局:目前,我市主要是通过落实省级企业研究开发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资金补贴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惠州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比如,在落实省级企业研究开发补助方面,2015年我市34家企业获补贴资金3913.25万元;2016年我市122家企业获补贴资金1.09亿元;今年补贴资金还在申报中,目前已准备好1.9亿元资金,可供我市企业申报。

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补贴方面,2015年我市166家企业获补贴3884.22万元;2016年我市143家企业获补贴5313.15万元。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方面,我市企业每年可获减税至少6亿元。通过以上措施,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为全市创新发展作贡献。

记者:根据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联合下发的 《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2020年R&D投入占GDP比重须达2.5%,这是一个硬指标。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这一目标?我市有没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

市科技局:客观来看,尽管近年来惠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R&D占GDP比重达2.03%,与全国水平持平,但总体强度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虽然我市目前的R&D比重距离2020年2.5%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仍然有信心在2020年完成这一目标。

为完成该目标,我市将抓住国家“两所两装置”、广东IMEC研究中心落户的机遇,将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纳入科技投入范围,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省级企业研究开发补助等四方面举措来完成上述目标。一方面通过落实国家、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的政策,让现有的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借助重大科学装置和研发中心落户惠州的机遇,使其新增或增大在惠研发投入,多管齐下,为惠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不断快速攀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Tags: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惠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